為助推重慶乃至我國空天信息產業發展,助力重慶打造空天信息產業先導區,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2024年9月3日,由長沙北斗產業安全技術研究院主辦的“自主可控時空信息安全應用企業生態活動”在重慶舉行。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原主席、重慶市原副市長、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余遠牧,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胡小平,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任芳,重慶市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貴先,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二級巡視員魯松,北斗二號應用系統總師吳光輝,國研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布等專家學者企業及高校代表近200人參加,圍繞自主可控時空信息安全應用,共謀產業未來。
重慶市政府高度重視空天信息產業,把空天信息產業作為構建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在政策、產業、科研、區位等方面擁有諸多優勢。為推動北斗時空信息安全領域的成果應用及其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重慶市地震局巴南地震監測中心站、重慶朗薩航空產業集團、重慶兩江航空航天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長沙量子測量產業技術研究院、四川長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國星通信有限公司、重慶智匯天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智匯天衡”,長沙北斗產業安全技術研究院落地重慶的全資子公司)等重慶、四川、長沙企事業單位達成合作意向并簽約;此次合作意向的建立,旨在通過防震減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多領域、跨區域的深度應用融合,在北斗時空信息安全產業集群、創新聯合體的推動下,集聚資源,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而實現產業共生、生態共建、合作共贏。
重慶智匯天衡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朗薩航空產業集團、成都國星通信有限公司就低空通導融合(航空領域)成果示范應用完成合作意向簽約
重慶智匯天衡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兩江航空航天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就時空信息安全產業培育達成合作簽約
重慶市地震局巴南地震監測中心站、四川長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長沙量子測量產業技術研究院就量子測量(地震監測領域)成果示范應用完成合作意向簽約
重慶大力發展空天信息產業,北斗時空信息安全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備受關注,余遠牧主席在活動上表示:“期待有更多北斗領域企業,以前瞻視野洞察趨勢,以共贏姿態擁抱機遇,以戰略眼光布局未來,開放融合,強強聯合,為重慶北斗領域的發展提供重要創新勢能,為培育北斗時空安全產業集群與創新聯合體、打造時空安全領域世界一流創新高地、助推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并倡議,“北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政府相關部門,攜手并進,共促發展,積極布局國家時空信息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集成互聯、安全高效的北斗和衛星互聯網融合發展基礎設施體系;抓實應用示范引領,探索‘大跨度、綜合性’應用場景,打造基于北斗和衛星互聯網基礎的數字孿生城市底座,助力產業提質升級。”
會上,吳光輝總師也強調了時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空天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時空信息安全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以保障時空信息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推動產業進步。北斗時空信息安全技術作為該產業的關鍵支撐,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
活動現場,長沙北斗產業安全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明德祥就《北斗時空安全與增強技術及應用研究》進行專題報告并表示,時空信息是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戰略資源,其安全問題至關重要;目前,時空防護技術、通導融合增強技術在行業內均有典型應用場景且日漸成熟,未來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牽引,多元主體在使命驅動下,以北斗時空信息安全創新聯合體的方式為抓手,協同創新、共同推動優勢產業融合、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陳俊平重點解析了導航定位增強技術及其應用場景,他表示導航增強技術不僅可提升北斗系統的整體服務能力,還在多個領域促進了高精度定位應用的發展,對于推動經濟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圍繞時空信息安全相關技術在航空航天、智能網聯等領域的應用和重要性,重慶大學微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曾浩、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電子電器檢測技術主任渠謹黛分別進行以《衛星通信抗干擾技術》、《中國一汽智能網聯檢測技術發展與應用》主題報告。
此外,湖南坤雷科技有限公司、長沙量子測量產業技術研究院分別在現場發布了智能感知方向及量子測量方向成果;其中,量子科技作為新質生產力中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賽道,其快速發展為時空基準維持與傳遞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其在精密感知時空變化方面的超高精度特性,對于構建更加精準、可靠的時空信息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時空信息技術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廣泛推廣與深入應用,尺度多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時空信息產品層出不窮,多類型、跨層級的時空應用場景與服務不斷涌現。現場北斗時空信息安全產業集群企業還展示了智能感知、導航仿真、導航對抗、時空增強、航天測控、量子測量等方向的典型應用成果,充分體現了北斗時空信息在多領域的應用與拓展,也意味著北斗規模應用邁入了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關鍵階段,未來可期。